三分公司 朱宇
我发现,我似乎从未喜欢过雨,更别说如同那些有闲情雅致的人一般去聆听雨的声音,去品味那种闲适,去体会那种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美妙。今晚,在这个淅沥沥地飘着雨的夜晚,我猛地想起了前些日子刚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那篇名叫《听雨》的散文,他自谦为半俗半雅之人,从哗哗雨声中听不出过多的韵味,却是由雨联想到他曾生活过数年的农村的庄稼。今夜的我,竟和那个雨天下午的大师一样,有着同样的疑惑——为什么这个季节的雨不是静悄悄的。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的雨,又该多么地让人由衷欢喜啊!一个闲了下来,坐在电脑前以敲打文字这等百无聊赖的方式来打发时间的人,往往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和一个安静的心境,可当雨水落到板房的屋顶和窗棂上时,真让人就连片刻也都平静不下来。这时,我发现自己陷入矛盾之中,一方面为这糟糕的天气而懊恼不已,另一方面却是忍不住去寻思着关于雨的一切。
今天在一个网站中,看到了一则让人不易忘记的公益广告——节约水资源,请不要透支地球的眼泪!2010年,中国西南地区的许多地方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,灾区人民就连喝水都成了一种渴望。这个广告就是呼吁我们要节约用水,不要让地球上仅有的淡水资源白白流失掉。当我的大脑中返现出那些因为旱灾而导致生活困难的故事和图片时,却是突然省悟出了一个道理:在尔虞我诈、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生活久了,人也麻木了,我们的情感世界也经常性的干涸。记得几天前一个下雨的下午,一个瘦小的中年男子冒着雨来到我们刚建成的驻地办公室门口,他看了看办公室干净的地板,踌躇了一下,没有进来。在喧闹的雨声中,他试图以我能听得见的音量对我说了他的事情,大意是他是一个安徽人,因为家里受灾严重,希望得到一点援助。他的话语很诚恳,近于卑谦,我很少看见过一个中年男人以这样的方式去与人沟通,但从电视、报端中我知晓了太多此类与乞讨有关的骗局,刹那间反感之情不禁油然而生,便冷漠地,以一种对他拒而远之的方式希望他赶紧离开。他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图,低着头转身默默地离开了。看着他那瘦小的身影,我不禁后悔了起来,毕竟内心实在是不忍去伤害一个人的自尊。后来回头想想,哪怕他是骗我的,通过博取我的同情而从我手中获得一点有限的援助,那又算什么呢。然而我冷漠的举动可能令他难过一辈子,他甚至可能真是因为遭遇一些事情,但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温暖而放弃人生,想到这些,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······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习惯了淡漠,并以此试图忘却悲伤、拒绝感动,我们把一切可能会导致烦恼的事物拒之于千里之外,以一种干脆的,快意江湖的方式去回避内心的真实感受。而所谓的宣泄,也只有在某一时刻,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敲开所有快乐,悲伤,挚爱,如同窗外这绵绵的细雨从遥远的天际飘来,再慢慢地坠落,刹那间一股暖流从心底漫延而上,湿润了我们的心田、眼睛。于是,过去所有的心事随着雨水汇流成河。
窗外, 雨已渐下渐小,我忍不住轻轻地打开已紧闭一天的窗户。在推窗的那一刻,一缕清新醉人的凉气儿透过窗棂间的缝隙颤悠悠地渗进屋里,默默地掀动了那原本和我一般寂静的窗帘。我站在窗前,开始聆听着水滴的声音,任由思绪穿越无边喧嚣的城市。此刻的我才发现,原来雨的世界竟是如此美妙,当那柔弱的精灵在空中恣意地飞舞,轻轻地落到初夏那柔软的叶子上时,竟然悉索作响个不停,这一刻听到的声音,无论是喜是悲,都源自于大自然,这些声音,最能使心灵回归到静谧的最初,淡忘那来自于高楼大厦的虚幻。也在此刻,我突然明白了许多道理。